Shoot

干点人事 治治懒癌 ————浅评翠花君作品

首先明确两点∶一,笔者点评范围只是作者在乐乎上发表的肖根短篇。二,笔者发表的全是个人观点,对错与否,诸位包涵,翠花君包涵。

     翠花君其人其作,眉毛君已经在评论《秋露》的文前介绍得很详细,这里无需多言,下面笔者就直接进入正题。

     一,人物塑造。同人文的人物基于原剧,人物塑造得好不好,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作者对原剧人物理解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得深不深刻。美剧中编剧是先创作出人物,再根据需要来丰富人物。所以美剧的人物形象是渐渐丰满起来的。这种先简单勾勒出人物形象的方法,对编剧来说,有更大的发挥创作空间,腾挪的余地,但对同人文作者来说,却是严峻的考验——一不留神,就踩入了ooc的陷阱中。

但在翠花君的笔下,却丝毫看不出一点儿ooc的影子。

    她不仅能贴合原剧,写出忠于原剧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色,甚至能丰富人物,写出原剧中欲言又止,点到即休的英雄主义情怀。

    如争议比较大的《秋露》一文中对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。争论的焦点在于,患有二轴症的肖,心理活动能否如此丰富多彩,能否对她守护的城市有如此深沉的情感?甚至就作者本人而言,也有这方面的疑惑。但是在这个问题上,笔者和主页君的看法是一致的。肖看似二轴,实非二轴。从救死扶伤的医生,到保家卫国的陆战队,再到默默守卫国土安宁的秘密特工,甚至最后,为了整个团队安危毅然牺牲自己——纵观肖的人生足迹不难看出,这是一个善良的人,一个爱国主义,团队精神已经深入骨子里的人。肖也许不会说也说不出华丽的词藻,也许没有表达温情的能力,但是谁能否认,在她冰冷的外表下隐藏着的火热情感与高尚心灵!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,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肖内心的情感,完全可能喷涌而出。

     不善言辞的人,往往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谁都丰富。

     肖有多面。通观翠花君的几篇文章,她正在慢慢不动声色地将多面性的肖展现在大家面前。《冬季补水法则》《换装游戏》里的蠢萌,《Dear Gen》里的傲娇,《清新脑洞》里的狂野,《A phone call》里的性感,《六个不在场证明和一个六度分割理论》里别扭的贴心,《榛子果酱小姐》里的可爱,《make a wish》里的悲伤,《秋露》里的豪迈情怀......无不被翠花君写得丝丝入扣。如果读者按照发表的顺序去读这几部短篇,就仿佛是在欣赏一副肖的人物画像的诞生——先是寥寥几笔勾勒出的简笔画,慢慢变成素描,再慢慢渲染上色彩,幻化成绚丽的水彩。

    这几部短篇中,肖的形象非常鲜明,立体,生动,丰满,刻画得非常成功,也是笔者最满意的地方。

     根在原剧中就是比肖更为复杂,更难把握的人物。就现在发表的这几篇文章看,翠花君还没能完整地呈现出根的人物特点和形象。笔者想看到翠花君写出更多的根视角的文章,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,理解原剧。


二,情节安排。

   翠花君以短篇为主,也以短篇出彩。

   在现在的文化快餐时代,相对而言,短篇容易吸引众多读者多,但魅力大到能被记住的,寥寥无几。

但翠花君,显然是个例外。  

短篇不像长篇有丰满的情节来丰富人物的个性,行为和心理,只能通过安排细节来补足。这种以点带面,以小见大来铺排情节,烘托人物形象的笔法,对翠花君来说,简直驾轻就熟。

如以《秋露》最后的点睛之笔为例。“就如Root选择性地没有询问Shaw,她穿着的外套上那被露水濡湿的衣袖一样。”读到此处,一个傲娇的,别扭的,却饱含着“如此星辰如此夜,为谁风露立中宵”的肖的形象,跃然纸上。

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。

快餐时代下,多少热点新闻被一扫而过,多少繁华最后都成虚无,文字和作者名也许都已经被忘却,但肖那被露水濡湿的衣袖,相信总是会在无眠的夜里,被我们唏嘘地记起。    

这,就是细节的成功。

类似的细节在翠花君的文里还有许多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发掘来看,相信每一次的阅读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更多不同的感动。


     除了特别注重细节的安排之外,翠花君笔下的场景,无论从情节,对话,人物的性格,爆发出的情感,总是能让读者有着“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”的效果。

     意料之外,就是安排的情节出乎读者意料。以《六个不在场证明和一个六度分割理论》为例。文章以肖要送给根一件礼物展开。

      什么?二轴肖会主动送礼物给根?这和肖本身性格反差设定的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,让人立刻就有了兴致勃勃地阅读下去的意念。随着情节的展开,越读到后来,越让人觉得“肖送礼物给根”这件事是完全可行的,是可能真实发生的,从而使”意料之外”的这件事变成了”情理之中”。

    翠花君写字的功力,安排情节的合理性,可见一斑。


三,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。

翠花君的文字驾驭能力太强,无需点评,只能就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讲几句。

读翠花君的文章,就像是在读一部描写细致,构思精巧,面面俱到的剧本。这部剧本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考虑周详,连角色的微表情都描绘得细致入微,完全没有读者发挥想象的空间,也无需读者去想象。人物的动作,行为,语言,细节都已经被编排好了,只需要读者去欣赏去感叹去喜欢即可。这种超剧本式(估计原剧剧本还是给了演员发挥的空间的)的写作技巧和驾驭文字的能力,套用眉毛君的一句话,”远远在我之上”,简直无法评论,只有赞叹。

翠花君写文的第二特点,无需留白的镜头式语言。

文学作品的一大特征就是“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。文学艺术可以留白,给读者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,给读者以再创作再理解再发挥的空间。而镜头美学是完全不同于文学这一点的,是强迫读者从作者这个唯一的角度来看待作品中的人物。

翠花君的好几部短篇里都是在文中慢慢地,润物细无声地将读者拉到了她的镜头下,与她同一个视角去看待人物,展示了一种类似电影的画面感。如《秋露》中肖站在街头思绪万千的那一幕,再如《六个不在场证明和一个六度分割理论》中根意识到万千世界最后在自己心里只是汇成一个肖——这些,都是电影画面感在纸上的重现。最后翠花君居然有能力又把这种画面感慢慢拉回来,止于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尾,却又完全没有斧雕的痕迹。

这是短篇的魅力所在,也是电影艺术对翠花君深刻的影响。


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让人阅读后余香满口,齿颊留香。笔者水平有限,正所谓“想说的话太多,能写的字太少”。只能说,在口水文充斥网络的文化快餐时代,翠花君的作品是绝对值得一读,再读,三读的。


最后,期望篇来也!

期望看到翠花君笔下更鲜活更黑暗的根,期望看到翠花君的长篇驾驭能力,期望看到翠花君文风的多面性(而不仅仅是欧式的语言),期望看到翠花君能写出笑中含泪,泪中带笑的悲剧(不要再像《make a wish》那样硬改结尾了,略不搭),期望以后每次欣赏翠花君的文章就像是在听一首咏叹调,高音慢慢向上,向上,向上,你以为已经不能再高了的时候——慢着,它又拐了一个弯,毫不费力地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
期望看到更多炸裂后的翠花君。


评论

热度(16)